校訓 - 明道立德
太上道祖頌
校歌
我們的抱負
本校秉承母會「以道為宗,以德為化,以修為教,以仁為育」的辦學宗旨,推行「道化教育」,並以「明道立德」為校訓,透過品德和學業兼備的全人教育,使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
我們的目標
- 重視品德修養,使學生能建立健全的人生觀。
- 注重學業,期望學生能發揮潛能,終身努力向學。
- 強調體育生活化,期望學生體魄健康。
- 培養學生的課餘興趣及文化藝術修養。
- 培育學生服務社會的精神,使其有立己立人的抱負。
課程、師資及設備
- 為全日制英文文法中學。
- 重視全人教育,特重德育、語文教育及專科知識。教學法新舊相融。
- 本校六十多名教師全取得學士學位資格,其中有二十多名為碩士、超過一半老師的教學年資逾十五年;百分百英文及普通話老師通過基準,所有老師均完成政府認可之專業教學資格。
- 全校安裝空調設備及電腦網絡化,並設有演講廳、資訊科技設計中心、多媒體語文學習中心、綠化天台、太陽能氣象站、中國文化廊、中國式園圃、藝術廊、閒聚角、自然教育徑。
本校的課程梗概如下:
中一至中三 | 中四至中六 |
---|---|
必修科 英文、中文、數學、生活與社會 |
核心科目: 英文、中文、數學、通識 |
綜合科學、電腦認知、中史、地理、生命教育、普通話 | 選修科: 生物、化學、物理、資訊及通訊科技 |
地理、經濟、中國歷史、歷史、 | |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中國文學 | |
第四個選修科:日文 | |
其他學習經歷 | 其他學習經歷 |
智育
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習是不能滿足的,幫助別人學習也是不會厭倦的。)
注重培育每位學生全面而具個性的發展,一生不斷自學、思考、探索、創新和應變。結合傳統、科技及創意教學之所長,培養學生的智慧和主動學習精神,務使學生能將學識融會貫通。本校強調基礎教育,課程內容以學生為中心,加強思考元素,配以專科教師任教各科,定期檢討學生學習進展。
課程檢討: 配合教育改革理念,修訂課程,釐清教學重點,以學生為學習的主角,設計校本教學素材,重視知識的累積和靈活運用,又參與教育局及各大學舉辦之支援服務及種籽計劃,使學習產生最大果效。
課堂教學: 教師因應學習目標及學生的能力,靈活結合推理、探究及共同建構等學與教的策略,以收鞏固基礎知識、拓寬視野、豐富學習經歷及增添課堂趣味之效。
全方位學習: 推行閱讀計劃、專題研習、跨學科學習、跑出課室學習、交流團等計劃,更注重訓練學生運用資訊科技及思考創意的能力。
語文政策: 特別重視學生運用英語,同時規定學生必須達到中文及普通話基本水平。
學業評估: 每年舉行多次持續及進展性學業評估,以檢視學生的學習進度,作適時的回饋和輔導。每隔兩個月派發成績表一次,以助老師和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
獎 勵: 傑出同學均獲頒發獎狀、獎章、獎學金,或在於本校的傑出學生榜上留名。
成 績:
- 多年之中學會考及高級程度會考成績,均居全港學校前列,各科合格率達百分之一百,優良率亦達百分之七十以上,而入讀大學比率多年達百分之一百。
- 被教育局連續多年評定為持續躍進學校。
- 畢業生屢獲政府及教育局頒發獎學金,本校多名中五同學會考成績更名列全港首十名內。
- 本校先後有學生榮登中學會考十優狀元之列;每年均有十多位學生透過拔尖計劃並獲頒獎學金升讀大學。
- 多位學生考獲倫敦工商會會計初級試全球及全港第一名。
- 多位畢業生學業成績優異,獲政府及大學頒發以下各項獎學金,其犖者如下:
* 尤德爵士紀念獎學金
* 香港賽馬會獎學金 (金額三十萬元)
* 李寶椿獎學金
* 國衛基金獎學金
* 梅真理獎學金
* 泰戈爾獎學金
* 葛量洪獎學金
* 印度商會獎學金 - 本校特設湯偉奇伉儷獎助學金,每人金額五萬元。
- 多位畢業生在大學成績斐然,考獲一級榮譽而被列院系榮譽生榜;個別畢業生繼續在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深造博士課程。
德育
1. 生命教育
薛誼:「為善之心,當念念不忘,不可有須臾間也。」(有了善念,經常想做好的事,人就沒有邪惡的念頭了。)
原則:本著儒道思想及現代教育理論,教育學生了解人生大道理。透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做人的正確理念,從而身體力行,建立良好的品德。
課程:設有生命教育課,配以早會、周會、班主任課、每月德育主題、我的學習日誌、時事專題探討等活動。
策略:全校同學均須參與「全人成長計劃」
-
各科組老師作緊密聯繫,全面關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為每位學生設立個人成長檔案。
-
本校特設生命教育課程,强調德育與生活的關係,著重學生實踐道德生活,並於學習日誌中反思個人行為及社會現象,與班主任分享生活感受。
2. 輔導工作
禮記:「仁者莫大於愛人。」(有道德心的人最重要是懂得愛護和關心人。)
目標:本校致力建立愛心校園。
成員:輔導組包括16位老師、2位駐校社工及超過80位學生輔導員,協助同學在品德、生活、學業及健康各方面的成長。
策略:
- 生活輔導:每隔兩個月派發家庭生活調查問卷一次,以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班主任就各學生的表現作適時的指導。
- 學業輔導:設中、英、數特別班,聘請教學助理於課餘輔導成績稍遜的同學。
- 個別輔導:班主任及社工主動接觸學生,因應個別情況施以協助及支援。
- 友儕輔導:培養互助精神,安排中六學生擔任導師,協助初中生解決學業、處世及成長等各項問題。
- 健康輔導:定期舉辦健康教育講座及展覽, 選拔健康大使為同學宣傳健康生活訊息。
- 性教育:定期舉行講座及參與有關活動,使學生認識性心理的發展。
- 品德輔導:舉辦小組討論、時事剖析、德育故事分享;跟訓導組緊密合作,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
- 推行好學生獎勵計劃、良好行為實踐計劃。
- 成立學生會、家長教師會及舊生會,加強彼此間的溝通。
- 師友計劃:邀請本校畢業的大學生及在職人士擔任導師,為中七生提供成長、升學及就業等意見及協助。
透過好學生獎勵計劃和個人及群體輔導,協助同學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使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3. 服務
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做到了,還要幫助別人做到;自己力求上進,也要幫助別人上進。
目標:鼓勵學生為他人及社會出一分力,發一分光,助人為快樂之本。
-
成立社會服務團,經常舉辦探訪、賣旗等義務工作及公益活動。
-
成立青顯長者學苑,舉辦多元化活動,實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
4. 公民教育
東林書院:「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目標:學校鼓勵學生從多方面認識社區社群及國家,關心時事,培養對本港及祖國的歸屬感。
行動:
-
舉行各式公民教育活動,如升旗禮、慶祝國慶,使學生認識社區。
-
每月設有「時事評論」,利用壁報板、早會講話、課堂討論、寫作等活動,讓學生深思社會現象及問題。
-
參與施政報告諮詢會,讓學生就其關注的事項向政府提出意見。
-
組織本地及國內參觀或探訪活動,擴闊學生的視野。
其他學習經歷
佛烈特維爾:「課外活動源於課程活動,同時反過來使它更加充實。」(課外活動與學習是相輔相成的。)
目標:本校致力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經歷,透過多元化活動讓學生擴濶社交圈子,學習不同的知識和技能,享受精彩繽紛的中學生活。
策略及成就:
-
除正規體育課外,本校更設有眾多體育活動及多次奪得校外游泳、籃球、跳繩及其他體育比賽獎項。
-
本校設立「明」、「道」、「立」、「德」四社,共40個學會,分為學術、興趣、服務及體育四大組別。
-
本校推行一生一藝術政策,課外活動表現卓越:書法方面,屢次獲得全港比賽冠亞軍等大獎;音樂方面,屢獲教育署署長盃;舞蹈方面,曾多次獲教育局最高榮譽「優等獎」;視覺藝術方面,屢獲全港比賽冠軍;話劇方面,奪得最佳劇本創作及最佳導演獎;演講及朗誦比賽成績非凡。
-
多位學生成為香港代表隊成員,屢次到國內外參賽並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等比賽的最高殊榮。
-
舉辦全方位學習日,擴濶學生視野,豐富學習經歷。
-
推行環保教育活動不遺餘力,曾獲香港迪士尼環保挑戰賽全港初中組冠軍及香港渣打銀行環保成就獎。
-
舉行外展訓練、歷奇領袖訓練計劃、風紀領袖訓練營等活動,培養學生領袖才能。
-
本校榮獲教育局邀請與北京第二中學締結成為姊妹學校,定期舉辦交流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及擴闊生活圈子。
-
舉辦國內、國外的探訪或考察團,鼓勵學生放眼世界,推動全人成長。
-
升學及就業輔導組推行「尋找生命的色彩」及「生涯規劃」,旨在分別為初中生和高中生及早訂立人生目標,展望長遠的學術及事業發展。